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8:52    次浏览
昨天与“小蜜”初次见面的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套路有点深?那么,今天行程约一百一十公里,从木鱼镇到松柏镇。行程的要点,是一茶园、两蜜源。 第一站,是驶出木鱼镇不远的青天袍茶园,这里是中国绿茶海拔最高的产地,海拔有一千六百多米。绿茶的采摘讲究明前谷雨,尽管早已过了采茶时节,我们还是准备坐一坐,和茶园主人聊聊天。茶园的老乡们正忙碌着做茶砖,把鲜采的粗茶叶经过萎凋、揉捻、发酵的程序之后再进行干燥和压制成型。 茶园的主人老林说,这批茶砖并不打算拿来供人饮用,而是用作酒店的装饰材料,既原生态,又显得充满创意。临走之前,老林向我们展示了他保留的一批传统农具,有古老的木制茶叶揉捻机、有原生态的风斗和脱粒器,虽然都已经有些老旧,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祖先的智慧以及国人对古法的传承。行程的第二站,是偶然在路边发现的一个蜜源,路边便是清溪,溪边便是蜂桶。这位蜂农只是兼职养蜂,共有二十多桶蜂子,其中传统木桶只有五桶,八月初已经割完并出售。蜂农向我们展示了刚刚割过蜂蜜的蜂桶,蜂桶空掉了三分之二,留下的三分之一是中蜂过冬的口粮。不能竭泽而渔,是人与自然相处的要点,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大智慧。 在拍摄素材,以及留了联系方式之后,我们继续赶路。山路在原始森林中蜿蜒盘旋,路边是潺潺的溪流和笔挺的针叶林,我们一路采风,一路前行。路过画廊谷,穿过长寿村,我们到达第二个蜜源,三十多个蜂桶散落在公路边的缓坡之上,其中还有不少最为传统的圆筒蜂箱,是用至少三十多年树龄的椴木树干直接掏空做成的。 找到蜂农后,他告诉我们自己一共有七十多箱蜂子,全部是传统蜂箱,中蜂自行筑巢酿蜜,一年一割。可惜我们又是错过时机,今年的新蜜他一共割取六百多斤,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售卖完毕,只剩下五十多斤留给自家亲朋好友。所有的蜂桶,他已经使用水泥封好,等待明年再次开箱。无蜜可收,我们只能留下联系方式,期待来年能够合作。 下午四点多钟,我们开始进入松柏镇辖区,一路海拔陡降、急转连连,好在我们的老司机韩蔷大叔车技高超,并且他为了给项目寻找好产品,已经进出神农架十数次,非常熟悉路况,我们终于有惊无险顺利到达松柏。松柏镇是神农架林区的行政中心,因此没有木鱼镇那么浓重的旅游印记。这里四面环山,各色建筑在峡谷缓坡之上错落分布,还真有那么一点点瑞士小镇的味道。吃饭、住宿,明天继续我们的寻蜜之旅。PS:今年的新蜜已经在京东商城开启预售,大家可在京东商城搜“沁古神农”选购!接下来,寻觅好蜜的旅程还在继续,敬请关注!